摘 要:“学困生”是一个让大多数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群体,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学困生似乎是不可救药的,或者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部分。“学困生”也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并找到正确点燃他们的方法罢了,当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和努力,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解困。
关键词:学困生 解困 爱心 耐心
“学困生”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呢?
做“学困生”工作,要首先找出“学困生”致“困”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帮他们解“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笔者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学困生”,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学困生”致“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疾病或先天不足导致的智力障碍;二是因父母离异缺少母爱或父爱,形成怪癖的性格,不愿与人交往,学习也没有动力;三是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生活在祖母或外祖母身边,娇惯成性不服管教;四是因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男孩过分娇惯,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还有就是受网络游戏及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者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等等,由原来的优秀生变成了“学困生”。具体工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既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
对那些因疾病或先天不足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一定要倾注爱心,由爱而产生耐心,持之以恒地关心爱护他们,不厌其烦地帮他们解释学习上的疑惑。大家还记得《千手观音》吧,一群聋哑姑娘能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我们不能不佩服指导老师的伟大。如果我们也能像那位指导老师那样指导我们的学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古就有名训,但是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是片面奉行“严师出高徒”的信条,对“学困生”只是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甚至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为师之道必须是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总认为老师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爱优秀生易,爱“学困生”难,而“学困生”更需要老师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情、这爱,不仅仅是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赞美,而且是心与心的相交、情与情的交融;这情、这爱,是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由此,拨动了震撼心灵情感的心弦,奏响了沟通心灵情感的乐章,使情化为春雨,使花蕊吐露芬芳。
三、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产生了自卑感,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力,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平时,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四、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
比如,面对脾气暴躁的“学困生”,我绝不会拍案而起,粗暴地训斥,使矛盾更加恶化,我会采取“避其锋芒,以柔制刚,静待时机”的策略。待我做完手头的工作后,我会若无其事地叫他发放作业本,或者帮助班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学生感到意外之余,犹豫间他的怒气已消了大半,等他完成我叫他做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了。这时若抓住有利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需要对时间、地点条件进行综合具体分析,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搏”,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更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果我们都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对那些“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使他们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浅谈如何使“学困生”解“困”
来源::未知 | 作者:足球app下载-足球app哪个好-官网手机版推荐*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