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如何指导初中生读整部名著_足球app下载-足球app哪个好-官网手机版推荐*

足球app下载-足球app哪个好-官网手机版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中等教育 > >

如何指导初中生读整部名著

来源::未知 | 作者:足球app下载-足球app哪个好-官网手机版推荐* | 本文已影响
  当今,名著阅读堪忧。但比起早几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强调(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紧紧跟进的新教材新设的名著导读的导引,再加上近年来中考风云又起,名著阅读以较大的比分权重闯入中考,起到了推波助澜之效,中学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名著阅读对中考的重要,继而慢慢明白名著作为经典滋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名著意识已经深深地根植在语文教师的心中。但一到操作的层面,许多教师在现实困难和问题面前不得不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他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显得手脚无措,只在学生面前强调要阅读名著,在行动上却指导乏术,放任学生自由:没有对名著阅读方法的细致指点,没有对名著阅读过程的全程导控,没有对名著阅读习惯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名著阅读正处在一种无序、混乱、低效的状态。因此如何踏踏实实地读好一部名著。如何实现名著阅读的有序、高效,成为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名著阅读要做到有序、高效,就得踏踏实实地从读一部部名著开始,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如此步步为营,把新课标推荐的十二部名著都基本读懂、读好,为初中生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语言文字的底子及写作的底子,功莫大焉,这也许应该成为每个初中语文老师的追求。 
  要指导学生读好一部名著,依据我近年的实践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详细地制定出阅读的班级计划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一个班级可形成一个巨大的阅读场,在这个阅读场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阅读信息、阅读激情、阅读快感、阅读价值等等。因此一个班共同读一部名著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妙处。但要达到这一效果,往往需要老师从旁培养、激荡。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势在必行。凡事预则立。一个好的阅读计划,规定了阅读活动的过程和方向,这对实现阅读目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对《童年》这一名著,我根据班级的阅读情况作了如下安排: 
  全书共十三章,分五周阅读完成。具体的阅读进度及课堂教学安排如下: 
  这种安排对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都做出了较具体的布置,整个阅读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集体阅读推动个体阅读,以课堂讨论来检验阅读成效,并辅助一些活动来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潜心涵咏 
   
  1 浏览文本,概括情节 
  文本细读之前,第一步就是逐章逐节的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根据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读一部小说最吸引其眼球的莫过于曲折的故事情节。因此读第一遍时可快读,浏览全书,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把情节理顺并串连起来,获得对整部小说的整体印象。如对童年可设计一张表,学生每读完一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几个章节,在情节的概括上作一些示范,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其它部分。如此举一反三,定能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这一步的阅读,就为下一步的文本细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细读文本,前后勾连 
  有了通读的基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文本细读。什么是文本细读?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海德格尔也说。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 
  文本细读,要圈点批注。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这既是一种阅读的态度,又是一种阅读的方法。如对《童年》可选择一、二、四、八章进行圈点批注。 
  文本细读,要读出疑问。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寻找缝隙。细读时要注意读出它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的地方。作家的作品往往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完整的境界,所谓“缝隙”就暗示了这种差距的存在。“缝隙”里隐藏了大量的密码,帮你完善这个故事。要善于从平平淡淡的情节中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看似简单的细节中觅出深邃的内涵来。如读到《童年》中“小茨冈”这一人物,对他的死抱有深深的同情的同时,不禁要问:是谁害死了一个年青的生命? 
  文本细读,要读出自己。文本细读就是在发现文本的同时发现自己。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发现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的某种潜在的联系,如读到阿辽沙挨打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挨打的经历,读到外祖母的爱想到自己母亲的爰,读到阿辽沙搬家后交友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交友经历等等。只有用心去读。以己之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之心交流、碰撞,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境遇,痛苦与欢乐,悲伤与苦恼,只有读出自己,才能读出感动。 
  文本细读,要前后勾通。就是把相关情节串连成一片,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理出一条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思路来。如解读外祖父这一人物,就不能只读“外祖父毒打阿辽沙”、“外祖父的上帝”部分。还需读外祖父来到床头看我,并给我讲他年青的时候的故事这一部分,这样一读,就感受到了外祖父不光有残暴的一面,也还有辛酸和善刚强的一面。为了强化这一阅读方式,我们不妨对《童年》拟几个话题让学生去探究: 
  (1)阿辽沙在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事对他的生活有了较大的影响?他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人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外祖母这个人对外祖父、女儿、阿辽沙、舅舅、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等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外祖父的人生经历中哪些造就了他的性格?你如何评价这个人? 
  (4)母亲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幸者,哪些因素造成了她的不幸?对命运曲安排她的态度怎样?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把小说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思考,理解逐步从小说的表层深入到小说的内核,去领会作者塑造人物的真正意图,做到比较准确地解读小说,从而防止学生“快餐式”的阅读。 
   
  3 精神对话,心灵撞击 
  如果说自由阅读课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作品讨论课就为读者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阅读独特感受的空间和时间。读小说,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又是学生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质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一部名著的精神养分的汲取。这种对话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来检验。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甚至与评论这部作品的大家交流,来达到互通阅读信息,深入探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要读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人生体验来。
  有学生读完《童年》之后,设计一个话题“我与阿辽沙比童年”,供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同学谈了自己个人的独特阅读体验,就显得很有收获:   [学生一]: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学生二]:啊,真可怜!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痛苦的度过的。我呢?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有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关爱,朋友们深厚无比的友情。童年的生活又是多么地无忧无虑:在树林里嬉戏,在草丛中捉迷藏,在溪水中玩耍,在花丛中捉蝴蝶……在学校有老师耐心地教育,同学们无私地帮助,我就像一棵小树,在接受雨露阳光的滋润——尽情地学习知识,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开始走向成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与主人公阿廖沙的对话中思想上有了深刻地变化。在生生对话中同学们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4 摘抄涵咏,品味语言 
  如果把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进行定位,不妨定在积累阅读上。积累什么?当然是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对情感和思想的积累,对艺术技巧的发现和掌握,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读名著时,摘抄一些优美语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好像在名著中抽出它最富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摘抄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美的过程,这种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的语感不就是对文本中关键处、美处的及时发现和停顿。 
  摘抄可分为以下几类: 
  (1)摘抄小说中的抒情句、哲理句 
  如《童年》一书中的哲理句: 
  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 
  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2)摘抄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类 
  如: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渡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橘红色的轮船不疾不徐、懒洋洋地逆流而上。轮片有节奏地拍打着灰蓝色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船尾有一条灰色的驳船被长长的拖索章着,安详而悠闲,活脱脱的像一只土鳖。 
  (3)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类 
  如精彩的肖像描写: 
  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其它如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对话描写其中不乏精彩处,当一一摘录。 
  这里要强调的是,摘抄的目的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为研讨技法服务。因此摘抄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把这些语言材料束之高阁。而要摘而时习之,利用早读课或课余时间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通过反复咀嚼去充分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揣摩作者的行文脉络,最好能熟读成诵,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5 摹写模仿,以写促读 
  “大师对于正在学习的中小学生。当然首先是一个精神的引导人,但同时也是学习写作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读名著。就是“发现大师”的过程。名著就是一个蕴藏着丰富艺术技巧的宝藏,等待学生去发现,去挖掘。这些典范的写作例子,正是学生写作值得模仿和借鉴的。如《童年》中的第四章中救火的场面描写,画面感、节奏感都很强,使人如身临其境,就值得学生仔细揣摩,细心模仿。可引导学生细读并思考以下的问题:(1)小说中的写火场不是一次完成的,失火救火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写火景的?写了几次?(2)在救火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外祖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3)作者是以什么视角来写的,从小说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场面,如何用行动来刻画人物,如何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以“拔河比赛”为题,引导学生仿写:(1)确定拔河场面的几个主要人物,描绘其行动,并以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2)分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三个方面来描写现场。(3)分组写作,尝试以学生的视角、老师的视角和裁判的视角来描写。如此通过借鉴模仿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

足球app下载-足球app哪个好-官网手机版推荐*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摘要: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任务应有别于传统的中...